您目前的位置:首页 > 技术文章

“核”其伟大的物理女王——纪念吴健雄先生诞辰110周年

发布时间:2024-10-31 00:01 作者: 技术文章

  将在江苏省会议中心(钟山宾馆)金陵厅举行。本次活动旨在弘扬健雄先生献身科学的崇高科学精神以及爱国至善的伟大情怀,引领青年学子投身中华复兴的伟大实践。

  整个活动分为两个部分:上午为纪念学术研讨,杨振宁、李政道、丁肇中、丘成桐、韦钰、钱煦、许倬云、刘兆汉、钱致榕、杜祥琬等诸多科学大师和人文名家将从每个方面回顾健雄先生伟大的人生历程;下午为高端学术报告,潘建伟、祝世宁、贾金锋、施郁等杰出学者将应邀做专题学术报告。活动具体由东南大学吴健雄学院、物理学院承办。由于疫情影响,所有的嘉宾发言和学术报告将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

  《积健为雄 止于至善吴健雄先生辉煌的人生历程》

  杨振宁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名誉院长委托《吴健雄传》、《杨振宁传》作者江才健教授宣读

  李政道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全校级教授 委托香港科技大学人文学部主任李中清教授宣读

  丁肇中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东南大学吴健雄学院名誉院长

  韦 钰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教育部原副部长、东南大学原校长 委托顾宁院士宣读

  钱 煦著名生物学家 美国科学院和美国工程院院士,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惠特克生物医学工程研究院院长

  钱致榕著名物理学家、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教授、香港科技大学创办人

  现代信息技术发展至今已有70多年历史,信息技术遵循摩尔定律递进已使人类社会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发生了翻天复地的变化,将世界变成了地球村。报告人结合自己的理解和研究实践从物理角度简要回顾了信息技术发展历史,并就信息技术发展现状与未来与听众进行交流。

  祝世宁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光学学会(COS)会士、美国光学学会会士(OSA fellow) 、 美国物理学会会士(APS fellow);现任南京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物理学会固体缺陷专业委员会主任;《国家科学评论(NSR)》编委会数理组组长。与合作者一起完成的研究成果,两次入选中国基础研究年度十大新闻,两次获评中国高校年度科技十大进展;作为主要完成人曾获2006年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2019年获首届江苏省基础研究重大贡献奖,首届中国光学科技奖一等奖;2020年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自然科学)一等奖等。

  上世纪初量子力学的建立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科学革命之一。量子力学阐明了微观世界的物理原理,慢慢的变成了包括物理、化学、天文、生命等学科在内的整个现代自然科学的支柱。随着量子力学的建立而催生的第一次量子革命,带来了原子能、半导体、激光、核磁共振、超导和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等重大技术的发明,推动了信息、能源、材料和生命等领域的空前发展,催生了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第三次工业革命,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和社会面貌。

  潘建伟1970年3月生,浙江东阳人。1999年获奥地利维也纳大学实验物理博士学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常务副校长、教授,中科院量子信息与量子科学技术创新研究院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

  潘建伟教授主要是做量子光学、量子信息和量子力学基础问题检验等方面的研究。作为国际上量子信息实验研究领域的开拓者之一,他是该领域有重要国际影响力的科学家。利用量子光学手段,他在量子调控领域取得了一系列有重要意义的研究成果,尤其是他关于量子通信、量子计算和多光子纠缠操纵的系统性创新工作使得量子信息实验研究成为近年来物理学发展最迅速的方向之一。其研究成果曾多次入选英国《自然》杂志评选的年度重大科学事件、美国《科学》杂志评选的“年度十大科技进展”、英国物理学会评选的“年度物理学重大进展”、美国物理学会评选的“年度物理学重大事件”以及两院院士评选的“中国年度十大科技进展新闻”。曾获欧洲物理学会菲涅尔奖,国际量子通信、测量与计算学会国际量子通信奖,兰姆奖,美国科学促进会克利夫兰奖,美国光学学会伍德奖,墨子量子奖,蔡司研究奖,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未来科学大奖物质科学奖,香港求是科技基金会“杰出科学家奖”,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成就奖”以及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等国内外荣誉奖项或称号。

  利用操控调制拓扑材料的特殊属性能轻松实现拓扑量子计算等未来技术。在本次报告中,将通过几个实例来展示如何利用温度、应力、磁场以及近邻效应等手段来调控拓扑材料的性质。

  贾金锋上海交通大学教授,物理与天文学院副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1987年和1992年在北京大学获得学士和博士学位,研究领域为实验凝聚态物理,主要研究方向为拓扑超导体、新型量子材料、低维/纳米结构中的新奇量子现象以及分子束外延技术。至今共发表290余篇SCI论文,包括5篇Science、3篇Nature Physics及2篇Nature Materials等,共获得超过16000次他人引用,并于2018-2021年评为“爱思唯尔”高被引学者。曾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青项目(2003年)、两次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2004年,2019年)、教育部自然科学奖特等奖(2017年)及一等奖(2016年)、北京市科技奖一等奖(2003年)、全球华人物理学会“亚洲成就奖”(2013年)和香港求是科技基金会“杰出科技成就集体奖”(2011年)。此外,还兼任美国物理学会会士(Fellow, APS)。

  1950年,吴健雄先生及其学生完成正负电子湮灭产生光子的符合实验,准确验证了量子电动力学的预言。这也是人类第一个精确调控产生的、空间分离的量子纠缠态,虽然当时她没注意这一点。她1956年发起并领导的“吴实验”发现了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成为20世纪物理学最重要的实验之一,也使她成为20世纪最伟大的实验物理学家之一、最伟大的女物理学家之一。正如杨振宁先生所说:“吴健雄的工作以精准著称于世”。精准是她的科学精神的一个体现。我们将详细地理解阅读吴健雄的科学精神。

  施郁2005年至今任复旦大学物理学系教授。1989年和1994年在南京大学分别获学士和博士学位,曾在剑桥大学、科隆大学、伊利诺伊大学、清华大学和德克萨斯大学工作。从事理论物理若干领域的研究,涉及量子物理与量子信息、凝聚态物理、粒子物理以及物理学史。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只是出于传递信息的需要,并不代表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别的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若不希望被转载或者可以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FASE 前沿直播:土壤健康究竟是沟通的有效术语还是无意义的概念?还是两者都是?

  Horticulture Research直播 5月邀您云品茶,聆听茶学研究前沿

Copyright © 2006-2020 乐鱼官方网站,乐鱼官方网站全站下载,leyu手机版登录入口官网 备案号: 蜀ICP备20015623号 网站地图